容格的曼陀羅學說:

 

 

 

1) 1934年的<個體化過程的經驗>:收集榮格一位女病人24幅夢曼陀羅的畫作,是這位深具藝術天份與文化素養的女士自我探索過程的系列作品,榮格以之作為「個體化過程之曼陀羅」的代表作。

 

 

 

2) 1938年的<關於曼陀羅象徵>:收集了54幅曼陀羅畫,大多數是榮格的病人的曼陀羅畫,最重要的幾幅來自西藏佛教、易經、那瓦荷印地安人、基督教、羅馬與埃及等古文明。榮格比較這些圖畫的近似之處,以之說明曼陀羅是來自於不同文明、不同時代與不同心境,但卻源自於人類「集體潛意識」的內在圖形。

 

榮格區分個體化的曼陀羅(Individuelle Mandalas)與宗教儀式上的曼陀羅(Kultische Mandalas)。

 

個體曼陀羅則出自畫者的直覺靈感,榮格所收集的大多數個體曼陀羅是來他的病人所畫的曼陀羅。

 

容格告訴我們在人的一生中會經歷各種不同的人格整合的階段,在這些階段中無意識透過夢、象徵、超自然的巧合現象…等,呼喚、指引我們,讓我們統合這兩者的對立狀態而獲得成長,而在人格整合的階段,類似一種祭祀犧牲,他經歷支解—死亡—再生的過程也就是一般人所經歷的生病—折磨—死亡—再生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個人就有如煉金師一般,在整合二元對立的衝突中達到精神上的轉化,成為一個全新的被整合的自己,然而在這個整合階段中,會經歷一種完全被無意識完全吞沒的狀態(即宗教所說的靈魂的黑夜),這時候一個帶領者(即老師)是非常重要的,他帶領當事人安然的走過這個階段以協助其”復活”或”重生”。經過這個淨化階段後,隨之而來的是一種新人格的誕生;而教育的作用即是幫助學生完整地走過整個階段去發展、統整,形成一個更健全更適合他們表達需要的人格且鼓勵他們運用想像或其他創造性的方法和自己的潛意識(靈魂)溝通去平衡、療癒自己。

 

簡言之,每個個體在「成為自己」的過程,都有許多迂迴曲折混亂的時候。在這些時候,心靈往往會自發的湧現一些曼陀羅圖像。這些曼陀羅圖像既具象化心靈的當下狀況,也往往隱含著一種自我療癒的「平衡作用」:圓形與方形之共構秩序呈現來自於深層心靈(本我)的原型圖案,而方圓之內與之外的內容,則紀錄著畫者當下自我所執的「現實心境」之複雜多元面向

 

而老師就像一個煉金師般在幫助學生轉化和提升他們的同時也在幫助自己內在自我,歷練得更完整與豐富。因此,授教者同時也是被教育者,這是一種動態的開放、互動的教育狀態。

 

人們應該開放自己不斷的學習及受教,經由不斷地破碎與重生的過程就像一個層層疊疊的曼陀羅(人類對於宇宙和原型)是一個不斷循環演進的過程而它不斷演進的目標是達成一個整合種種分裂(二元對立狀態)的完滿自信。

 

 

 

參考資料

 

榮格  

 

榮格《夢與夢的解析》《曼陀羅》《黃金之花的秘密---道教內丹學引論》《黃金之花的秘密》

 


 

arrow
arrow

    孟繼芬El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